姜醫師專欄 | 2019.04.11

思考的重要

有一位朋友長年工作壓力大,身體狀況每況愈下,他聽了他朋友的建議先是去看了A醫生,試了一陣子A醫生的方法之後,又聽到親戚介紹另一位B中醫師,覺得好像B中醫師的方式也不錯,於是,又改成用B醫師的方式調養,過了一陣子,他在網路上查一查發現有另一位從國外回來的C醫師好像很厲害,然後,他又改變心意,跑去C醫師那邊調養,這樣反覆了一陣子,似乎身體狀況也沒有比較好,依然常常聽到他說身體很不舒服,然後又想再改試試看X、Y、Z醫師的方法,好像永遠在看醫生,永遠有新方法。



是不是覺得自己身邊似乎有類似的例子呢?

這位朋友,可能並沒有真正花時間去想過A、B、C……X、Y、Z醫師到底好在哪裡?為什麼好?可能也沒有仔細去研究、思考過這些醫生的理念是否適用在自己身上;只是茫然的覺得「好像不錯」,就想要試試看,可是,在這個盲目試試看的過程當中,寶貴的時間、金錢就這樣流逝了,為什麼這個朋友會這樣呢?我們每個人,是不是有些時候也是會出現類似的行為呢?隨手可得的大量資訊,真的正確嗎?

我們常常對於聽信來的資訊,沒有仔細的思考過其中的對錯,也沒有用我們既有的知識、常理下去判斷,所以,很容易就被資訊當中的文字所迷惑,在加上現在資訊傳遞方便,點一下傳送,就可以病毒式的以光速散播到全世界;越來越方便,我們卻越來越困惑。

透過思考,每個人都可以當自己的專家!其實每一門知識,都需要大量、扎實的基本功夫,花許多時間深度學習後才能真正全盤了解,在資訊爆炸的今天,該學習、訓練的已經不是如何獲取資訊,而是如何篩選資訊與深度學習。

對於我們所聽到的訊息,首先,我們先想想有沒有自己的看法與解釋,可以先以我們已經熟悉的知識、或是用常識來判斷合理不合理,再問自己,如果合理,是哪邊合理呢?我可以解釋的出來嗎?又或是覺得不合理的話,是哪些地方不合理呢?如果沒有什麼想法的話,可以想想為什麼我對這個訊息沒有看法呢?是不是因為覺得跟自己沒有關係?真的與我無關嗎?進行這樣反覆的對話,跟自己討論之後,你會發現,對於這個資訊你已經比一開始的時候更有感覺一些了。

接下來,針對疑惑、不懂的地方,可以自己查資料,或是向身旁的專家請教,看看自己所想的、推論的是否真的正確,是不是有什麼例子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解釋,這時候,你其實就是在學習的階段了,比起一開始的粗略聽聞,有了更豐富一點的背景知識,也應該會對自己的看法更有信心一些,也更能明白其中的意義了。之後,如果又有機會聽到類似的資訊,或與朋友討論到這個話題,經過上一次的經驗,你應該可以跟別人解釋、說明自己的看法,在這個討論的過程中,可能會有新的收穫,也有可能產生了新的想法、看法,又可以再次的進行一個學習的過程。

 
這樣反覆的練習之後,久而久之,你會發現,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似乎比從前開闊了一些,也會對新的事物產生更濃厚的好奇心,想進一步去學習、思考;慢慢的,視野也會變得寬廣、開闊了。以後按下分享鍵以前,試試看先仔細動動腦,想一下再分享吧!